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5条建议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助力乡村环境升级

2022-08-25

  随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和提质增效,农村居民的饮水条件得到非常大的改善,与此相伴的是生活污水产生量的急剧增加。然而,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环境问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缺乏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难点之一。

  农村污水主要包括两部分: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生产废水。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是指村民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用水量受生活条件、生活习惯和节假日天气的直接影响,如粪便、淋浴、家庭厨房和洗涤废水。农村生产废水主要是指农村系列生产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如畜禽养殖废水、农产品加工废水、农副食品餐饮废水等。

  1、进一步明确工作定位和方向。

  从目前来看,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核心,解决村庄脏乱差的问题。但是,在水环境敏感地区和水污染严重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也是控制污染的重要措施。因此,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工作思路应是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即整体解决广大村庄存在的农村生活污水乱倒、污水横流问题,带动农民共同营造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重点是加强饮用水源等水环境敏感区周边村庄和流域水质恶化的人口集聚区村庄的污水治理。各地要从这两个方向入手,细化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和治理要求,宽严相济,分类管理农村生活污水。

  2、加强研究和规划。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以直接应用城市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模式,原因在于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用水习惯和收入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同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面临着工作基础薄弱、村庄布局分散、维护管理缺失等实际困难。因此,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在坚持科学性的同时,要强调实用性,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科学规划。要在开展现状调查和计算的基础上,结合乡镇发展规划、农村人口分布趋势,合理确定设施建设的布局和规模,分阶段、分区域推进。

  3、差异化制定地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

  各地要加快制定和修订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对于人口少、居住分散、远离中心村镇的村庄,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高,宜就地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排放要求适当放宽,资源化利用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对于人口密集、相对集中的村庄,根据排水方向和水环境功能,确定实施标准和处理要求。

  4、把资源利用和末端治理结合起来,把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衔接。

  从日本等发达国家来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解决厕所粪便的预处理和生活污水的净化处理问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首先要解决厕所粪便卫生问题,并进一步解决污水乱排乱放和水环境治理问题。对于水环境不够敏感的地区,如果把粪便处理好,做到及时清理和资源化利用,就可以解决生活污水脏、臭的主要问题。因此,农村改厕与污水处理需要紧密结合,通过整体规划,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无论农村卫生厕所是否需要改造,有条件的要改成水柜,改成水柜后是否有能力进行污水处理,这两个问题都要提前规划,配套做好。对于暂时不具备条件、不能满足高标准治理要求的农村地区,应重点推进改厕工作,减少生活污水产生量和污染负荷,再根据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需要,逐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

  5、建立模块化治理技术体系,分类复制和推广主要技术模式。

  各地要分析总结已开展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地区的经验,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信息库,加强对已采用治理技术的适用性评估。对人口集中和分散地区、山区和平原、北方和南方、富水和缺水地区进行分类分析,筛选出因地制宜的不同村庄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指导各地根据处理效果、人口规模、气候条件和资金保障能力,选择适合农村地区的小型生活污水收集方式和处理技术。针对主要技术模式制定更为详细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规范,提高各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专业化水平。

  结语

  农村工作涉及面广,尤其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更是涉及面广。围绕我国农村生活污水被污染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探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具有现实意义,可以进一步为我国的生活污水处理提供支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设美丽的新农村已经成为复兴强国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我国未来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层面,将从更全面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寻找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有效措施,进一步为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我国正在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现代化建设的起点高、速度快,因此研究和探索国内污水处理技术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