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首页 > 常见问题

污水处理经常遇到的问题——常见指标篇(上)

2022-08-25

  作为水处理行业工程师、水处理行业技术人员或在应聘水处理行业时,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要做污水处理、什么叫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什么叫“环保110”等,今天我们就大家都关心的这些问题做下详细解答。

  1、为什么要污水处理?

  我国人口众多,水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城市发展过程中,污水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效处理污水可以更好地促进城市乃至国家的发展。

  2、什么是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

  ISO14000系列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制定的环境管理标准,其指导思想是“全面管理、预防污染、持续改进”,是环境管理思路与方法的创新。ISO14000有非常严格的标准和条例,从购进原料开始到产品出厂每个生产工序和管理环节均有相应的核查标准,它从制度上严格地预防了污染物质在生产过程中的产生和保证污染物质的有效治理。废水治理仅仅是ISO14000系列标准中的一个部分。目前,ISO14000系列标准正在国内某些大城市和大型企业已经开始执行。

  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被称为国际市场认可的“绿色护照”,通过认证,就获得了“国际通行证”。许多国家纷纷宣布,没有环境管理认证的商品和产品,将在进口时受到数量和价格上的限制。因此,随着与国际市场的逐步接轨,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在国内所有的企业中全面推广执行,如同ISO9000(质理管理标准)一样。

  从环境管理标准的角度出发,我们不仅要努力做好污染源末端的废水处理工作,实行科学的环保管理,保证处理出水达标排放,更应该花大力气狠抓污染源前端的清洁生产管理,预防污染,减少污染。

  3、怎样实施科学的环保管理?

  保护环境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因此,废水处理应符合我国制定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方针政策。在环保的规划设计中,必须把生产观念和生态观念、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统筹考虑,把治理废水和改进生产工艺、实行清洁生产结合起来统筹考虑。通过系统的分析和考证,寻求比较合理的治理方案。环保管理的主要原则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淘汰不合理的产品

  对于一些传统的、产值低的、废水治理难度巨大的垃圾产品应该用产值高、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置换。如果某产品的年利润抵不上每年用于废水的治理成本,这样的产品应停止生产,换上污染少且易于治理达标的产品。

  (2)加强管理,减少污染

  企业管理也是防治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如设备的跑、冒、滴、漏;不按操作规程办事造成的生产事故或产品报废等导致的大量高浓度废水的产生;用大量的水冲洗设备与地面,造成废水排放量的增加;冷却水与生产废水未做到“清浊分流”,都会增加废水的水量和废水的治理难度。

  (3)建立区域性的小型污水处理厂

  对工厂比较集中的地方,不必套用“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应该加强各企业间的联系,统筹考虑污染的治理对策,若有必要和可能,可将各个工厂的废水集中处理,建立统一的污水处理厂,实行“谁污染,谁出钱”的治理方法。由于各个工厂产品的不同,废水的水质也有差异,有的工厂废水是酸性的,而有的工厂的废水却是碱性的,放在一起处理可以减少中和药剂的处理费用;有的工厂排出的高盐分低COD的废水,而有的工厂的废水却是高浓度易生物降解的。如果单独处理的话,治理难度都较大,但放在一起进行生化处理,由于水质条件的改善,可以减少废水的处理难度,还可以提高处理效率。

  (4)提高水循环利用率

  为了减少废水排放量,应该在废水产生的源头上多做文章。比如可以考虑水的循环利用或多次重复利用,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尽量减少外排水量。提高生产用水的循环利用率不仅可以减轻环境污染,而且还能减少新鲜水的补充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和日益紧张的水资源问题。在废水处理时,也应该尽量考虑处理出水的循环使用。

  (5)回收利用和综合利用

  废水中的污染物,都是在生产过程中进入水中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反应介质(如溶剂),特别是精细化工生产中的一些化学反应往往不是十分安全,产品的分离过程也不可能做到彻底。因此,在废水中尤其是在反应母液中常含有一定数量的可回收物质。排放这些污染物质就会污染环境,造成危害。但若加以回收利用或综合利用,便可以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以废治废,取长补短,综合治理,可以节省水处理成本。

  4、清洁生产管理包括哪几项工作?

  废水和污染物都是生产工艺过程的产物。改革生产工艺、实行清洁生产是消灭或减少废水危害的根本措施。通过工艺及设备的改革可以把废水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这样既可以提高原辅材料的利用率,又可以减少废水的处理成本,这方面工作应由生产工艺工程师及环境工程师共同合作完成。应该认识到保护环境不只是环境工程师的工作,而是要从污染源头进行控制,这样才能真正把废水治理好。因此,在工艺设计、产品试制时就要考虑今后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在选择生产工艺时,尽量采用无公害、少公害的生产工艺,要选择原料利用率较高的路线,在生产工艺中不用或少用生物难以降解性物质或有毒有害物质,包括原辅材料及溶剂,并加强溶剂及副产品的回收及综合利用工作。具体的办法大致有下列几种:

  (1)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路线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路线。可对生产工艺中配料比逐一进行核实,先把污染较大、而又超过理论配比的原料降低,以增加原料的利用率以及废水的可处理性。例如在化工生产中,采取新的路线不但可以提高生产水平,还可以解决废水处理问题。

  (2)更换原辅材料

  这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如用无毒或低毒的原料代替高毒或剧毒的原料,用生物可降解物质代替生物难降解物质等。此外,要尽可能地不用和少用排放标准中规定限制性物质,特别是一些要求严格的物质,就可以减轻废水处理的负担。例如,现阶段对废水中的氨氮浓度有较严格的要求,这就要求在生产中尽可能少用氨水或液氨。例如以往在调节废水pH时,有的处理工艺用氨水调节,则出水中的氨氮就会大大超标,也增加了废水的生化处理难度。同样的原理我们应少用重铬酸钾做氧化剂,少用硝基化合物、氯代烃做溶剂。在选用溶剂时,除了需满足生产工艺上的要求外,还需要考虑溶剂的生物可降解性及其毒性。

  (3)加强溶剂回收工作

  在大多数化工原料厂家中,溶剂在原辅料中的使用比例比较高。可以说很多生产废水中的有机负荷基本上来自于溶剂,因此,重视和做好溶剂的回收工作不仅是防止污染和减少污染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加利润的重要途径,具有环保、经济的双重效益。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