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首页 > 常见问题

关于污水处理中的这些问题,你是不是也很好奇?

2022-08-25

  近年来,关于水污染的问题被不断提起。关于水污染,地表水的污染显而易见,而地下水的污染才是触目惊心的,这也加快了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污水处理是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污水处理中令人好奇的问题……

  关于污水

  污水是指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排出水,丧失了原来使用功能的水简称为污水。

  关于污水的分类

  按污水来源分类,污水可分为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包括工业废水、农业废水以及医疗废水等,而生活污水单指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是指各种形式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复杂混合物,其中包括漂浮和悬浮的大小固体颗粒、胶状和凝胶状扩散物、纯溶液等。

  按污水性质来分,水污染包括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污染物来源主要包括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农田污水,堆放在河边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水土流失,矿山污水等。

  关于污水处理技术

  多效蒸发结晶技术:在工业含盐废水处理过程中,工业含盐废水进入低温多效浓缩结晶装置,经过3—6效蒸发冷凝的浓缩结晶过程,分离为淡化水(淡化水可能含有微量低沸点有机物)和浓缩晶浆废液。无机盐和部分有机物可结晶分离出来,焚烧处理为无机盐废渣。不能结晶的有机物浓缩废液可采用滚筒蒸发器,形成固态废渣,焚烧处理。淡化水可返回生产系统替代软化水加以利用。低温多效蒸发浓缩结晶系统不仅可以应用于化工生产的浓缩过程和结晶过程,还可以应用于工业含盐废水的蒸发浓缩结晶处理过程中。多效蒸发流程只在一效中使用了蒸汽,节约了蒸汽的消耗量,并有效地利用了二次蒸汽中的热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SBR工艺:SBR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缩写,作为一种间歇运行的废水处理工艺,近年来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地重视和研究。SBR的工作程序由流入、反应、沉淀、排放和闲置五个程序组成。污水在反应器中按序列、间歇地进入每个反应工序,每个SBR反应器的运行操作在时间上也是按次序排列间歇运行的。SBR法具有以下特点:工艺简单,占地面积小、设备少、节省投资。理想的推流过程使生化反应推力大、处理效率高、运行方式灵活、可以除磷脱氮、污泥活性高,沉降性能好、耐冲击负荷,处理能力强。虽然法SBR具备以上优点,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进水流量大,则需要调节反应系统,从而增大投资;而对出水水质有特殊要求,如脱氮除磷等还需要对工艺进行适当改进。

  MBR工艺:MBR是一种将高效膜分离技术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结合的新型高效污水处理工艺,拥有独特结构的MBR平片膜组件并置于曝气池中,经过好氧曝气和生物处理后的水,由泵通过滤膜过滤后抽出。MBR工艺设备紧凑,占地少;出水水质优质稳定,有机物去除效率高;剩余污泥产量少,降低了生产成本;可去除氨氮及难降解的有机物;易于从传统工艺进行改造。而膜污染的出现,容易给操作管理带来不便,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特别注意。

  关于污水处理标准

  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排入地表水域的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以及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将基本控制项目的常规污染物标准值分为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一级标准分为A标准和B标准。部分一类污染物和选择控制项目不分级。

  一级A、一级B指的是《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中的规定:

  一级标准的A标准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作为回用水的基本要求。当污水处理厂出水引入稀释能力较小的河湖作为城镇景观用水和一般回用水等用途时,执行一级标准的A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GB3838地表水Ⅲ类功能水域(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GB3097海水二类功能水域和湖、库等封闭或半封闭水域时,执行一级标准的B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GB3838地表水Ⅳ、Ⅴ类功能水域或GB3097海水三、四类功能海域,执行二级标准。

  非重点控制流域和非水源保护区的建制镇的污水处理厂,根据当地经济条件和水污染控制要求,采用一级强化处理工艺时,执行三级标准。但必须预留二级处理设施的位置,分期达到二级标准。所以说,看似农村污水项目一级A和一级B标准差距不大,从技术和投入来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一级B出水大致和V类标准相当,一级A出水需要经过人工湿地或进一步净化才能达到IV类标准。

  关于水质等级

  那么,问题来了,水质等级和污水处理标准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污水处理设备的出水标准和水质分类是不同的概念。水质等级是根据水中所含溶氧量、金属元素、微生物、化学物质等多达八十项指标来测算的。各类水的外观特征差异比较明显。

  我国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将水质级别划分为五类,每个级别的水从功能用途上区分较为明显。具体如下:

  I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这类水经简单处理消毒后即可作为饮用水。典型I类水质湖泊为洱海、抚仙湖、泸沽湖、班公湖,千岛湖是Ⅰ类水质的重要水库。从视觉上看,I类水大多清澈见底。

  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II类水经净化处理(如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后,也可作为饮用水。

  I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此类水需要经过深度处理才可供生活饮用。

  IV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的水域。

  以上我们为大家介绍了污水的概念、污水的分类、污水处理技术、污水处理标准和水质等级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伙伴们!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为大家更新关于环保及水处理的知识,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