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中氨氮的去除主要是在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基础上采用硝化工艺,即采用延时曝气来降低系统负荷。出水氨氮超标的原因涉及多方面,主要包括:
1、污泥负荷和污泥龄
生物硝化是一个低负荷过程,负荷越低,硝化越充分,NH3-N转化为NO3--N的效率越高。与低负荷相对应,生物硝化系统的SRT通常较长,因为硝化细菌的生成周期较长。如果生物系统的污泥停留时间太短,即SRT太短,并且污泥浓度低,则无法培养硝化细菌,无法获得硝化效果。控制多少SRT取决于温度等因素。对于以脱氮为主要目的的生物系统,SRT通常需要11~23d。
2、回流比
生物硝化系统的回流比通常大于传统活性污泥法,主要是因为生物硝化系统的活性污泥混合物已经含有大量硝酸盐。如果回流比太小,活性污泥会在二沉池中停留很长时间,容易产生反硝化作用,导致污泥上浮。回流比一般控制在50~100%。
3、水力停留时间
生物硝化曝气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也比活性污泥法长,至少应为8h。这主要是因为硝化速率远低于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这需要更长的反应时间。
4、 BOD5/TKN
TKN是指水中有机氮和氨氮的总和。进水中BOD5/TKN是影响硝化效果的重要因素。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BOD5/TKN越大,活性污泥中硝化细菌的比例越小,硝化速率越小,硝化效率越低。相反,BOD5/TKN越小,硝化效率越高。在许多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实践中发现,BOD5/TKN值范围约为2~3。
5、硝化速率
生物硝化系统的一个特殊工艺参数是硝化速率,它是指活性污泥每天单位重量转化的氨氮量。硝化速率取决于活性污泥中硝化细菌的比例、温度等多种因素。
6、溶解氧
硝化细菌为专性好氧菌,在缺氧时停止其生命活动,硝化细菌的吸氧速率远低于分解有机物的细菌。如果没有维持足够的氧气,硝化细菌将“竞争”所需的氧气。因此,有必要将生物池有氧区的溶解氧保持在2mg/L以上,特殊情况下需要增加溶解氧含量。
7、温度
硝化细菌对温度变化也非常敏感。当污水温度低于15℃时,硝化速率显著降低。当污水温度低于5℃时,其生理活动将完全停止。因此,在冬季,尤其是中国北方,出水中氨氮超标的现象更为明显。
8、 pH值
硝化细菌对pH非常敏感,在pH 8~9范围内,其生物活性较强。当ph值<6.0或>9.6时,硝化细菌的生物活性将受到抑制并趋于停止。因此,生物硝化系统混合溶液的pH值应尽可能控制在7.0以上。
以上即为一体化污水处理出水水质不达标原因——氨氮超标篇的全部内容,更多一体化污水处理相关资讯敬请期待。